公益訴訟檢察
臨渙古城墻展新顏繪新篇 | 以法治力量守護“徽風皖韻”③
時間:2024-11-25  作者:  新聞來源: 【字號: | |

2024年11月22日《安徽法治報》頭版

原標題

臨渙古城墻展新顏繪新篇

本報記者 徐奧萍

在濉溪縣南部的澮河北岸,“千年古鎮(zhèn)”臨渙鎮(zhèn)便坐落于此,戰(zhàn)國晚期,各國爭戰(zhàn),宋國在铚邑修筑土城,這些橫亙數公里的遺存,系臨渙古鎮(zhèn)重要歷史景觀,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現存鎮(zhèn)級土城墻遺址,200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了兩千多年歲月的洗禮,這里不僅見證著淮北大地的歷史變遷,也留下了斑駁印記。

“由于疏于管理,這處古城墻存在被墳墓占壓、在保護范圍內非法種植農作物和非法經營等問題,嚴重損害古鎮(zhèn)歷史風貌……”11月19日,濉溪縣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曹林向記者介紹,近年來,淮北市、濉溪縣兩級人大代表多次就“加強臨渙古鎮(zhèn)保護”提出建議,濉溪縣檢察院依托人大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雙向銜接轉化機制發(fā)現本案線索,經初查后于今年8月9日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

曹林介紹,該院運用無人機航拍進行現場勘查取證,并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走訪周邊村民、向相關行政機關調取材料等方式查明,古城墻北段、東段存在數量眾多、散亂分布的墳墓群;古城墻北門保護區(qū)范圍內存在非法種植大豆、玉米等農作物情形,且有正在經營的廢品收購站,堆放大量廢品,嚴重破壞周邊環(huán)境。8月13日,濉溪縣檢察院邀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志愿者,以及相關行政機關人員前往古城墻現場,聚焦墳墓遷移、保護區(qū)范圍內非法種植和經營等問題召開聽證會。聽證員經評議認為,加強古城墻保護意義深遠,督促負有保護職責的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確有必要。

隨后,濉溪縣檢察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相關規(guī)定,向負有古城墻保護管理職責的濉溪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和濉溪縣臨渙鎮(zhèn)人民政府公開宣告送達檢察建議。建議縣文旅體局在確保零增量的基礎上,對古城墻上的墳墓開展有計劃遷移;對保護區(qū)范圍內非法種植和經營問題進行治理;加大歷史文化保護宣傳力度,增強群眾保護意識。建議臨渙鎮(zhèn)政府履行屬地政府職責,積極籌措資金,加快推進古城墻保護修復及利用工作。

收到建議后,兩單位高度重視,密切配合,迅速開展專項整治。9月20日,縣文旅體局回復稱,其已積極穩(wěn)妥做好群眾工作,引導群眾遷移墳墓,對于難度較大的,制訂遷移計劃,分批次推進;依法清理保護區(qū)范圍內非法種植問題,將廢品收購站遷出保護區(qū)范圍,對廢品進行全面清理;聘請30余名文保員對包括古城墻在內的全縣范圍內重點文物進行日常巡查,并懸掛宣傳橫幅、發(fā)放宣傳單加強保護宣傳。同日,臨渙鎮(zhèn)政府回復稱,其已配合縣文旅體局開展墳墓遷移工作;全面開展古城墻非法開荒耕種專項整治;申報專項資金,加大古城墻保護力度。

“如今的古城墻外表被綠植覆蓋、樹木環(huán)繞,當地居民及游客可以沿著城墻上的廊道漫步,俯瞰古鎮(zhèn)風光,與現代生活相融共生,古城墻從冰冷的遺跡變成‘活著’的歷史?!?月26日,濉溪縣檢察院邀請參與聽證的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志愿者開展“回頭看”,對古城墻保護情況現場評估、評議,認為古城墻保護效果明顯,檢察機關遂于9月27日依法作出終結案件決定。

為更好助力古鎮(zhèn)歷史文化傳承,市、縣兩級檢察院還在臨渙古鎮(zhèn)設立公益訴訟檢察保護基地,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周邊環(huán)境系統(tǒng)治理,助推形成城鎮(zhèn)發(fā)展與文化遺產保護和諧共生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