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檢察
全國首次!蚌埠檢方就掠奪性采捕底棲動物提起公益訴訟
時間:2021-05-24  作者:  新聞來源: 【字號: | |

  【導語】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呵護自然,人人有責。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人類的衣食住行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許多方面都與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梢哉f,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維護人類社會的公共利益。 

  今年以來,蚌埠市檢察院、蚌埠市淮上區(qū)檢察院認真履行公益訴訟職責,共提起6件掠奪性采捕底棲動物民事公益訴訟案,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作出了貢獻。據(jù)悉,就掠奪性采捕天然水域中底棲動物提起公益訴訟,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第3378期>全國首次!蚌埠檢方就掠奪性采捕底棲動物提起公益訴訟

  庭審現(xiàn)場 

    2021年5月11日,由蚌埠市淮上區(qū)檢察院提起的6件以機械方式掠奪性采捕天然水域中底棲動物民事公益訴訟系列案中的最后一起,經淮上區(qū)法院判決,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獲得支持。至此,經法院作出判決或者進行調解,該6起民事公益訴訟案全部結案,6名被告共需承擔鑒定費用3000元,并賠償66400元用于修復水生生態(tài)。 

  2020年5月,蚌埠市淮上區(qū)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fā)現(xiàn),房某軍等6人分別于2019年11月在蚌埠市淮上區(qū)沫河口鎮(zhèn)北淝河宋崗段,以機械方式掠奪性采捕天然水域中底棲動物搖蚊科幼蟲(俗稱“紅蟲”)。該區(qū)農業(yè)農村水利局現(xiàn)場共查獲搖蚊科幼蟲46.5斤,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檢察機關通過走訪座談、查閱資料、咨詢專家等方式調查核實,搖蚊屬雙翅目昆蟲,已知5000余種,目前淮河流域有20余種,搖蚊科幼蟲系變態(tài)發(fā)育中的水棲階段,體內富含血紅蛋白呈紅色,俗稱“紅蟲”,依附于水生植物或淤泥,以有機碎屑等水體中的有機物為食,處于底棲動物食物鏈的底端,對于凈化水質、為肉食性水生物提供天然餌料、維持河湖生態(tài)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北淝河系淮河的重要支流有底棲動物70余種(屬),其中“紅蟲”的生物量占底棲動物總量的50%以上。 

  <第3378期>全國首次!蚌埠檢方就掠奪性采捕底棲動物提起公益訴訟

  檢察機關審查認為,房某軍等6人利用拖曳泵吸耙刺的機械方式掠奪性捕撈,不僅直接損害底棲動物、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魚類資源,而且擾動水體破壞水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影響水生物資源的繁殖、生長、棲息等,嚴重危害案涉水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和平衡,破壞生物多樣性,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符合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條件,遂于2020年9月1日立案審查。 

  經檢察機關委托,安徽師范大學野生動植物種及其產品鑒定中心評估認定,房某軍等6人以機械方式掠奪性采捕搖蚊科幼蟲,嚴重破壞水生物資源和河湖生態(tài),依據(jù)捕獲物市場價的40倍計算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價值為人民幣66400元,建議采取放流魚苗、螺獅等水生動物和濕地水生植物修復水生態(tài)環(huán)境。 

  2021年3月5日,經蚌埠市檢察院指定管轄,蚌埠市淮上區(qū)檢察院分別就房某軍等6起案件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各被告共計承擔損害賠償金66400元,及鑒定費3000元。4月7日,淮上區(qū)法院就此起系列案開庭審理,并先后作出調解或判決。 

  審理結束后,蚌埠市檢察機關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會同當?shù)剞r村農業(yè)等部門,在位于三叉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北淝河沿岸放流魚苗1萬元余尾、螺獅200余千克,種植水生植物1000余棵,以促進生態(tài)修復。 

  …… 

  據(jù)悉,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圍繞生物資源保護工作,主動擔當作為,積極開展監(jiān)督,共立案365件,發(fā)出檢察建議57件,提起訴訟168件,為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